
特許經營海外商機龐大,剖析最新經營秘笈
經30多年發展,香港特許經營模式已發展為普及的連鎖業務形式,據業內的估計,香港目前有超過100家特許經營企業,約一半來自本地品牌。
香港國際特許經營展早前在香港舉行。今屆展覽共吸引來自14個國家及地區、超過100家參展商參與。大會安排多場研討會,提供特許經營的實用資訊,在「掌握特許經營秘訣 開拓跨境潛在市場」研討會上,業內專家探討中小企在業務穩健的情況下,如何透過特許經營權開拓潛在市場業務。
中小企若想透過特許經營模式進軍海外市場及提升知名度,並在當地快速建立銷售網絡,需要考慮幾項要素,包括企業本身的財政狀況、產品的供應商是否受地域所限、對適應不同地區稅制及法制的靈活度、員工能否支援當地市場的開發,以及同類型產品在當地的市場份額等。
因地制宜鞏固品牌根基
企業在成為特許經營商前,在前期準備工作上要多下功夫,包括進行完整的市場調查,因為不同地區文化各異,受眾對產品的接受能力亦不同,不可將產品在某個地區的成功模式直接套用在其他市場上,因地制宜才是致勝之道。
眼見很多企業成為特許經營商後,便忽視品牌隨後的發展方向。企業應與加盟商保持恆常溝通,為他們解釋品牌的概念及背後的故事。此外,因應勞動市場替換率高,特許經營商應為加盟商提供更多培訓支援,提升加盟商在招聘市場上的競爭力,吸引有才之士加入公司,「特許經營商的角色是將其品牌的成功營商經驗傳授予加盟商,幫助他們在當地市場打下穩固根基,讓他們可獨樹一幟,而非讓加盟商各自為政,這樣會使品牌褪色,最終變成五顏六色,在市場上的定位變得模糊。」
香港特許經營發展概況
企業在成為特許經營商前,在前期準備工作上要多下功夫,包括進行完整的市場調查,因為不同地區文化各異,受眾對產品的接受能力亦不同,不可將產品在某個地區的成功模式直接套用在其他市場上,因地制宜才是致勝之道。
眼見很多企業成為特許經營商後,便忽視品牌隨後的發展方向。企業應與加盟商保持恆常溝通,為他們解釋品牌的概念及背後的故事。此外,因應勞動市場替換率高,特許經營商應為加盟商提供更多培訓支援,提升加盟商在招聘市場上的競爭力,吸引有才之士加入公司,「特許經營商的角色是將其品牌的成功營商經驗傳授予加盟商,幫助他們在當地市場打下穩固根基,讓他們可獨樹一幟,而非讓加盟商各自為政,這樣會使品牌褪色,最終變成五顏六色,在市場上的定位變得模糊。」
由70年代開始,從美國大型連鎖食肆發展加盟連鎖開始,香港的特許經營業態開始正式發展。上世紀70年代因KFC的進入而傳入香港。由於當時香港人還未能接受以煎炸食品為主食,因而很短時間便結束營業,直至80年代後才重返香港。
及至1981年,牛奶有限公司取得7-11的香港特許經營權,並開始其特許經營業務,使7-11在香港迅速擴展,因而7-11被認為是最先把特許經營方式引入香港的品牌。
經30多年發展,香港特許經營模式已發展為普及的連鎖業務形式,據業內的估計,香港目前有超過100家特許經營企業,約一半來自本地品牌,不過,各行業的比例暫缺乏正式統計。